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养生智慧藏
你的位置:养生智慧库 > 养生智慧藏 > 健康传承 中医科普 | 恼人的手足汗
健康传承 中医科普 | 恼人的手足汗

发布日期:2025-04-14 14:35    点击次数:59

前些日,“手汗女孩”登上热搜,不少人都有手足心出汗的困扰,许多人都有“阴虚”就会出现“五心烦热”的固有思想,认为手足心汗=阴虚,然而,手足汗出存在阴虚,却又不止是阴虚,它还与脾胃密不可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65站群VIP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图片

《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曰:“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出一处之汗,久而不愈,即此经虚也。”

图片

症状:患者常言其手汗夏天更为严重,伴见手心温润而黏,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身重体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濡滑。

这类患者属于——脾胃湿热

图片

《张氏医通·手足汗》载:“脾胃湿蒸,傍达于四肢,则手足多汗。”这种患者多因嗜食肥腻,或感受湿热之邪,湿热内蕴脾胃,蒸久化热,湿热旁达四末则为手足汗出。因脾主四肢,脾虚易生湿,湿郁而发热。症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

中医认为内治此病宜采用的方法是清热燥湿和中,治疗上可考虑甘露消毒饮、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治疗;若除手汗外,患者痰湿之象明显,也可选用温胆类方加减治疗。

图片

症状:手汗如洗,汗出冰冷,四肢不温,畏寒喜暖,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这类患者属于——阳明中寒

图片

《伤寒论》论述:“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说明中焦阳明寒虚证,因阴寒内盛或中焦阳微,阳不外固,水湿不能运化输于膀胱,而外溢于四末所致。

《吴中医集·汗》曰:“又有手足汗,属脾胃虚寒,不能运行津液,乃乘虚阳外越而溢。”也说明脾胃虚弱,阴寒内盛,而中气困滞,无力收摄,可致冷汗外溢手足。

治疗应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可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此证为虚证,所以可酌加乌梅、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敛汗固涩,不必担心闭门留寇。

图片

365建站

症状:手掌汗出,汗液热蒸,四肢烦热,腹胀满痞硬,易于烦躁,口渴喜冷饮,大便硬结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图片

这类患者属于——阳明燥实

《医学心悟》论述:“胃主四肢,为津液之主,今热聚于胃致令出汗, 乃津液之旁流也。”此为阳明热盛,有形实热之邪壅结于内,迫津外泄,津液受伤,未能遍身汗出,仅能从阳明所主的四肢旁达,故见手足汗出。

治疗应当峻下热结,清热祛实。可用大承气汤或大柴胡汤加减。

图片

症状:手汗多,手足心热,咽燥口干,食欲不振,饥不欲食,或干呕作呃,大便干燥,小便短少,舌光红少津而脉细数。

这类患者属于——你最常认为的阴虚,也就是胃阴不足。

图片

本证多因嗜食辛辣,或热病后期伤津,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热灼伤阴,胃阴受损,虚热自生,迫其津液泄于四肢而见手足汗出。

治疗应当滋养胃阴。方可用麦门冬汤或益胃汤加减。可酌加石斛、黄精、五味子及山萸肉等滋阴敛汗。

温馨提示:当然,手足汗出与脾胃相关,却又不止于脾胃相关,还是要辨证论治,遵从医嘱,不可擅自用药哦~

手足汗多外洗方---白葛煎

组成:白矾、葛根各15g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ml,煮沸十几次后,晾至温时浸洗手足部,每次浸洗30分钟。每日洗1次,再用加温即可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养生智慧藏 中医智慧库 食疗智慧集 养生策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