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27 11:44 点击次数:199
“名家医案”系列文章,一方面是为了让热爱中医的朋友,感受传统中医的魅力,另一方面也为有一定基础的中医爱好者在临证时提供思路。
365站群医案是中医临证的结晶,知常固然重要,而达变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每周一、周三,我们会精心挑选出高质量的医案,逐句分析,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名医风采,于医案中的峰回路转中获得启迪。
糖尿病这一话题现在被大家高度关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加上过盛的营养,让越来越多的朋友不知不觉间有了血糖升高的困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重视,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居高不下对肾脏的负担非常大,而且可能会引起体内代谢的紊乱,出现麻木、痛觉减退等神经性的病症,同样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里是没有糖尿病这一问题的,有了解过的朋友一定知道,中医里的消渴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糖尿病在症状上基本一致,大体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症状各不相同,但总体病因为饮食失节,劳倦失度。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代谢水液失常而出现阴液不足,虚热内生。
《素问·奇病论》云:“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古人认为此病为过食肥甘厚味形成的,这一点与我们如今的饮食习惯也很相似。那是不是所有的消渴患者都是阴虚内热所致呢?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同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还有一种消渴,是脾肾阳虚,阳不化气导致的。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了大家之后不再混淆,我们来聊聊阳虚证的消渴。《景岳全书》记载:“消渴有阴阳之分,不可不察。阳消者,火盛烁阴;阴消者,阳不化气”。我们身体中的阳气有蒸腾水液的作用,若是肾阳不足,则水液气化无力,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所以口渴多饮;阳虚固摄无权,所以饮水虽多,但水饮直趋下焦,反而加重多尿。所以这种消渴患者的病机在本质上为脾肾阳虚,寒湿内停,虚阳浮越。此类患者若是不仔细审查,误投清热滋阴之品的话,会越补越虚,越清越寒,反而加重病情,所以不得不重视。《柳选四家医案》云:“每有渴饮溲多,用温药而愈者,以其积寒而火不归元,是即阳不化阴之意也。学者不可不知”。
在《北方医话》中,尤荣辑先生就诊治过一名被误治的消渴患者,前医看到他小便增多,夜间尤甚,形体消瘦,诊察一下脉象之后就给开了凉药来清热滋阴,诸多症状反而加剧。经人介绍找到尤老,这时患者病情演变成饮一溲一,喝多少排多少。并且口渴饮水,但是内心并不喜欢喝,体瘦如柴,舌淡胖,苔白,脉象数大而虚,重按更加无力。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承于口,但体内寒湿为患,虽口渴多饮却不喜饮水,是与阴虚消渴的重要鉴别要点。明白是之前的医生失治误治了,于是予八味丸加益智仁煎人参胶糊丸,温阳暖肾,鼓舞其阳气生发,最后经尤老之手调理恢复如初。可见若遇消渴,不能一味用凉药滋阴,也要分其体质。另一篇医案中焦增文老先生对此问题悟出至理:“症若虚损,弗救之漏,妄增其水,实谓匪然”,意思就是虚损证候就像一个漏了的木桶,最重要的是先把漏洞补好,要不然只管往里加水还是会全都流走。用这句话来形容阳虚消渴非常贴切,焦老曾治疗一名年过七旬的消渴患者刘某,善饥,善渴,多尿已经好几年了,时有腹泻,平时觉得气短乏力,每天喝水三瓶,尿糖偏高,而且喜欢吃生姜,我们都知道生姜是非常辣口的,但是这个患者就非常爱吃,我们一会来讲原因。焦老诊其舌脉,发现脉沉且迟而形大,舌淡苔白腻,四肢冰冷。焦老明白这是脾肾阳虚而非阴虚内热,于是取真武汤加减:黑附子八克、肉桂八克、生地黄二十克、鸡内金六克、干姜八克、山药二十克、玄参二十克、茯苓十克、白术十克、五味子十克,三剂过后患者日饮水量明显减少,十五剂后饮食皆恢复正常,但还是有泄泻症状,于是去掉前方中的玄参,加入防风六克,五剂后恢复健康,尿糖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续随访未复发。
这名患者消谷善饥并非因为胃阴不足或胃火旺盛,而是虚阳浮越,肾中火不归元,扰动胃腑,腐熟水谷,故而善肌。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所以泄泻时作。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而口渴多饮。生姜辛温发散,能温散中焦寒湿,患者身体有自救本能,趋温避寒,所以喜食生姜不觉辣口,提示其里虚寒的本质,有时我们特别馋某种食物,可能就是身体缺少这个食物中的某些物质。脾肾不足,不能充分运化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而滞留于血中,从而血糖升高。沉脉主里,脉迟为寒气凝滞血脉,脉象大而无力为虚阳外浮,属真寒假热,肾阳温煦不足出现四肢不温为里寒本象。焦老审其病机予真武汤加减,并非单纯针对降糖或是止渴,而是先温肾元,化寒湿。《黄帝内经》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药证相合,则消渴自止。方中附子为君,取其大辛大热温助命门之火,激发先天阳气。《药类法象》记载:“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除寒湿之圣药也”,但要注意附子有毒,药中有附子需让专业人员代煎。加入干姜温中暖脾,脾肾同调,恢复阳气来推动津液上濡于口,缓解口渴,防发散太过加入五味子加以收敛。肉桂少许引火归元,使浮越阳气得以敛藏于肾。
山药、茯苓、白术共同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脾土既足则四肢温暖,后天之源得充则气力恢复,脾肾阳气复运则运化正常,得以消化精微和气化水液,减少血糖滞留于血并固摄水液不再下泄。同时配合鸡内金消化水谷,止泄痢缩小便。最后点睛之笔加入生地黄与玄参,是于大批补阳药中填滋阴之品,正如《景岳全书》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最后去除寒凉的玄参,加入防风,取其能祛除大肠风邪,并用于处理因久泄造成的土虚木乘。两篇医案中的医生辩证精准无误,读来受益良多。治疗消渴绝不是单一的滋阴润燥,《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阴阳平衡之意至今仍然指导临床,不可忽视,望与朋友们共勉之。
图片
/ 往 期 回 顾 /名家医案:心为生之本,心脏不舒服一定要重视
名家医案:大黄能守善攻,实为良药
名家医案:对于心烦失眠,补阴清火是满分答案吗?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文章◎淮山
编辑◎淮山

审校◎紫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