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养生智慧藏
你的位置:养生智慧库 > 养生智慧藏 > 智慧存储 最新发布!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
智慧存储 最新发布!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

发布日期:2025-02-28 09:47    点击次数:84

站群论坛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围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的慢性化率约为90%。感染HBV的儿童继而成为水平传播的宿主,女性感染者生育期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形成的主要原因。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感染子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者提前10年,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32.9倍。

为帮助感染科、肝病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等相关工作者,在管理慢性HBV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的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特此整理了指南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365站群VIP

临床问题1

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推荐意见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1B);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1B)。

临床问题2

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推荐意见2.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µg酵母疫苗或20µ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1A);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1A)。

推荐意见2.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1A)。

推荐意见2.3:未达到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孕期HBV DNA≥2×105IU/mL,建议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1A);孕中晚期HBV DNA为1×104IU/mL~2×105IU/mL的孕妇,建议与孕妇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口服抗病毒药物(1B);HBV DNA定量检测不可及的地区,HBeAg阳性可作为孕期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替代指标,但仍建议孕妇进行HBV DNA检测(2B)。

推荐意见2.4:推荐孕24~28周HBV DNA≥2×105IU/mL的孕妇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1B);孕28周以后首诊发现HBV DNA≥2×105IU/mL的孕妇,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1B)。

推荐意见2.5:推荐孕期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1A)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1B)阻断母婴传播。

临床问题3

抗病毒治疗期间发生妊娠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如何管理?

推荐意见3: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者,若口服TDF,建议继续TDF治疗(1B);若口服TAF,可与孕妇沟通后继续TAF治疗(2B);若口服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建议更换为TDF治疗;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其高危因素的孕妇选择TAF治疗(2B)。

临床问题4

慢性HBV感染孕妇,孕期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如何管理?

推荐意见4:慢性HBV感染孕妇出现肝脏生化指标异常,排除其他因素后,建议启动TDF或TAF治疗(1B)。

临床问题5

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产后如何管理?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推荐意见5:孕前或孕期符合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产后继续抗病毒治疗并进行随访监测(1B)。孕期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且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的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产后即刻至产后3月停药不增加肝脏生化指标异常的风险,停药者应密切监测肝脏生化学和HBV DNA定量等指标(1B);若此类孕妇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DNA和HBeAg水平下降明显,预期继续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产后可继续抗病毒治疗(1B)。

临床问题6

慢性HBV感染母亲产后可否母乳喂养?

推荐意见6: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1B);产后继续TDF或TA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2C)。

临床问题7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接受联合免疫后评估免疫效果的时机?

推荐意见7: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1~2月,检测抗-HBs水平评估免疫效果(1B)。

临床问题8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是否需要增强免疫?

推荐意见8: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阻断成功的婴儿仍存在HBV感染风险,建议动态监测抗-HBs水平,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加强免疫(1B)。

临床问题9

慢性HBV感染是否增加不孕症妇女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是否增加HBV母婴传播风险?

推荐意见9:慢性HBV感染不影响不孕症妇女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2B);不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风险(2B);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不增加不孕症妇女HBV母婴传播的风险(2C)。

临床问题10

慢性HBV感染孕妇行有创检查的母婴传播风险如何?

推荐意见10:慢性HBV感染孕妇有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指征时,可行羊膜腔穿刺术(1B)。对于HBV DNA≥1×107IU/mL或HBeAg阳性的孕妇,羊膜腔穿刺术会增加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风险(1B);若产科情况允许延迟穿刺,可在羊膜腔穿刺术前窗口期启动抗病毒治疗(2C)。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8):1557-15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养生智慧藏 中医智慧库 食疗智慧集 养生策略库